電子病歷ePR
曾於2005年11月25日刊登於信報副刊 -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陳潔玲醫生
「醫生,我從醫院請了三小時病假,是想來問問你,應否接納醫院醫生的意見,服用『拉美夫定』。他們說我的肝酵素在近幾個星期飈升了六倍,是用藥的時候了。但此藥須自費購買,並不便宜,而且要長期服用。我跟他們說,要先問問家庭醫生才作決定,你認為我應怎麼辦?」
黃太是位校工,她的父母及七兄弟姊妹都是乙型肝炎帶菌者,多年來一家人身體尚算健康,丈夫及子女亦接受了乙型肝炎疫苗。四年前,她因感冒發燒入院,才發現肝酵素略偏高,屬慢性肝炎,治療藥物包括干擾素、拉米夫定、亞德福韋等。這些藥物可長期抑制病毒,但若肝酵素不超過正常兩倍,仍未是用藥的時候 (註)。依她所述,這次想必是體內肝炎病毒活躍起來,當然應依從肝臟專科醫生的建議。可能她不熟悉醫院的醫生,才會猶豫不決,向我問意見。
「我想看看你的驗血報告,醫院有給否你影印副本,好讓我參考一下?」
「匆匆忙忙,怎去影印呢?這是我的電子病歷私人密碼,他們說你自會知道怎樣查出我的『快路』,對嗎?」
不錯,「電子病歷共享」( sharing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 – ePR ) ,是醫管局公私營醫療合作(Public-Private Interface -PPI)的試驗計劃。自2006年,五百位私家醫生,可透過互聯網,進入醫管局的臨床管理系統(Clinical Management System – CMS) ,查閱病人在醫管局轄下,港九新界七個聯網四十一間醫院,住院及專科門診的資料,包括:住院摘要、藥物敏感史、驗血/X光報告、手術及跟進安排等。一些較為敏感的報告,例如愛滋病、精神病等紀錄則保密。
CMS自1995年成立以來,已載有超過六百八十萬個病歷(香港市民過往十多年,誰沒有光顧過公立醫院一次半次呢?),是一個極龐大的醫療資料庫,可用身份證號碼尋索病歷。參加了試驗計劃的醫生,每人會獲派一個「保安編碼器」(RSA Secure ID),就像銀行的黑色小型電子儀,六位數的「保安編碼」每分鐘轉換一次,高度保障病人私隱。有了手上的RSA密碼 (RSA加密系統的三位發明人是Rivest, Shamir, Adleman)、我的醫生私人密碼,病人的私人密碼及身份證號碼,便可查閱該病人在CMS的資料,暫時費用全免。可以想像,這個系統的運作費不菲,現已另有一百六十位私家醫生等候加入計劃。
過去半年,藉著ePR,已幫助過不少病人,尤其是病情比較複雜、正服用多種藥物的慢性病病人。剛有報載,醫院醫生工作量大,即或專科門診,往往也只有三、五分鐘看一個病人,病人往往想問多句也難;私家醫生工作自由度較高,診症時間彈性很大,對個別病人,可預留多點時間,深入溝通。過往若病人在醫院治療過程中感到有不明瞭、不滿之處,家庭醫生的解釋、安慰、勸戒、支援,多少要靠「估估吓」。有了ePR,病人感受到醫療一體化的好處,都感激讚賞。
除了幫助個別病人及加強公私營的合作,ePR更可提供珍貴的數據,以助政府掌握及推算市民在醫療上的長遠需要。先進國家都積極保存國民的健康數據 (National Cohort),甚至發展e-health,加強醫療單位之間的溝通,提升健康檢視與疾病預防的功能。
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在上月發表的公眾諮詢文件,亦提出了政府須有e-health strategies的意見,期望政府能有較遠的視野,肩負起領導、策劃、注資、監管的角色。
不消一分鐘,黃太近月的驗血報告已展現在電腦熒幕前。跟她細心討論利弊後,她決定接受治療。離開不久,她又再敲門,探頭問:
「哎喲,醫生你為何不收我診金呢?」
「舉手之勞吧了,你快快返回醫院吧!祝你早日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