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壘中的女王

曾於2006年11月3日刊登於信報副刊 -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林永和醫生

孫先生﹝假名﹞四十來歲,已是上市公司主席,近年更熱心社會服務,參與了很多公職。他只是偶爾因傷風求診,然觀其眉宇察其言談,感覺他很不開心。

常說名利與快樂無直接關係,孫先生的情況又如何?事業心重的他,遇強愈強,算是經得起風浪,不過,他的家庭出現了問題,令他情緒很不穩定。

家庭「病」了,對每個家人都有不同的影響。個人困在生病的家庭中,很容易感到無助、無望,所作的掙扎往往只會讓家庭的病況持續,甚至惡化。孫先生訴說其苦況時,數度灑下男兒淚。公司內他是英明的領導者,在家中原來地位甚地微;太太就是家中的「女王」,連同兩位「王子」,經常把他拒諸「堡壘」之外。

要幫助孫先生,或者正確一點 ─ 孫家各人,便須了解孫家各人的健康狀況、關係、成長及家庭歷史。原來,孫先生與太太相識於微時,居住同一公共屋邨,亦是附近中學的同窗,青梅竹馬,於中四開始拍拖,成為初戀情人。

孫先生家中共有五兄弟,他排行第三。母親在他小六那年病逝,自此五兄弟分工處理家務,讓當教師的父親專心工作。五兄弟現在各有所成;孫先生是其中成就最高,亦是唯一成家而有有孩子的。本來孫先生與他們關係很好,但近年來各有各忙,一年都沒幾次聚頭。

孫太是獨女,在溫暖家庭中成長,麗質天生,自小裙下之臣便甚眾,孫先生亦直言初中時已暗戀她。本來他們成績相若,但拍拖以來,孫先生學業突飛猛進;孫太則因高考未如理想,沒升讀大學,幸能以興趣為工作,當起鋼琴教師。

拍拖多年,無大風浪,及至孫先生大學畢業、經濟穩定後,他們便結婚。幾年後,孫先生開始平步青雲,太太便減少工作,養尊處優,準備生育。孫先生因生意的關係,社交亦漸見頻繁;太太不愛應酬,朋友又不多,經常整日留在家中。結婚八年後,終於懷孕成功,以為太太達成當媽媽的心願,便會快樂些,誰知她變得事事緊張、猜疑,脾氣愈來愈差,兒子出世不到一年便換了半打傭人。孫先生亦常被太太破口大罵,為免爭執,他多數會啞忍。在家中得不到平安,孫先生便寄情工作。公司上市後,他經常夜歸,夫妻關係更形僵化。

兩名兒子今年已是十來歲,甚為聰穎,但很不聽教,經常把孫太弄至瘋癲。孫先生了解太太的壓力,無論怎忙,都會把星期日留給家人,他對太太百般遷就,在物質上提供最好的,並聘請補習老師、司機及兩名傭人來協助她。然而,兒子的壞行為變本加厲,孫太亦愈來愈暴燥,近來還以自殺來要挾兒子聽話。孫先生嘗試協助,但兒子完全不尊重他,孫太亦不領他情,還罵他「自私鬼!」,說一切已太遲,更嚷着要離婚。最近,孫太更足不出戶,只與丈夫談「必要的事項」,徹夜玩網上遊戲,上午睡覺,待兒子下午放學後,繼續在吵鬧中教導他們。

孫先生認為問題的癥結是太太自少被寵壞,加上性格緊張及少見世面,形成今日的困局。他認為離婚解決不了問題,但又苦無對策,回想與太太相識多年來的種種,他經想灑淚。自己的工作壓力已很大,每天還要提心吊膽憂心太太自殺;想到將來若果兒子像自己般沒有了媽媽,便心如刀割。更哭得不能再說下去。

這樣複雜而嚴重的問題,應該接受精神科、心理及家庭治療。然而,若非家庭醫生主動探問孫先生的狀況,他多數不會提出,問題便可能在演變為無法逆轉時才被處理。孫先生雖然認為太太不會來求醫,但醫者總想給予病人希望,例如以兒子的行為問題作引入點,便有可能把太太也帶來。

人際關係是相互補足的 (complementary)。讓孫先生明白自己如何導致今天的問題,反能減少他的無助感及對太太的怨恨,察覺如何從第一身將問題分層次解決。這些年來,孫先生與孫太不懂如果共同解決問題,只是「一個責罵,一個遷就」(blamer-placator),把孫太寵壞,甚至令她心智倒退。加上物質及生活上的不假外求,讓她與世隔絕,當上「堡壘中的女王」。兩位「王子」表面上協助「女王」排斥父親,其實四人關係極緊密,糾纏於愛恨中,引致各種問題。兒子的行為問題,雖引致家無寧日,但也有着把父親的焦點帶回家中的作用。

孩子是家庭健康的「探熱針」。看着孩子成長,一生只有一次機會!但一般孩子成長的同時,又正是人生事業博殺期,真的很難平衡!

但願孫先生能頓悟自己對婚姻、家庭及事業的需要與期望,努力找機會把家人帶進治療,不要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