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煙計劃
曾於2006年7月14日刊登於信報副刊 -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程錦榮醫生
聯合國公共健康研究發現,世界上有四種危害生命的元素可供人們參與處理,以便讓人類快樂地生存下去。它們就是吸煙、肥胖、缺乏體能緞練和抑鬱症。
香港政府在反吸煙的宣傳教育下了不少功夫,市民的意識和觀念上都是正面的。在病人表示願意參與戒煙的時候,醫生需要分辨病人的煙癮是源自「身癮」或是「心癮」。
由於身體長時間受着香煙的尼古丁影響,身癮是身體在戒煙過程中不能適應的身體反應,醫生處方的尼古丁補充藥劑,能夠幫助病人度過這段適應期。一般煙民每日吸煙量少於十枝,多數沒有嚴重的身癮反應,反倒是「心癮」這一關須多加留心處理。尼古丁補充藥劑對「心癮」的纏繞是起不了作用的,有時甚至是幫倒忙。古語有云:心病還需心藥醫!
作為家庭醫生,觀察到許多病人嘗試戒煙,但卻不甚成功。失敗的經驗,使他們對往後成功戒掉煙癮失卻信心,加增阻力。筆者在診症的過程中,嘗試理解每個成功和失敗的個案,尤其是各人使用的策略和方法,發現在現行的戒煙輔導裡,常常忽視了本地社交次文化的元素考慮。
若戒煙人仕沒有「堅決執行」的三個重要步驟,戒煙失敗的機會是極高的。
「堅決執行」的三個重要步驟:
一、訂下戒煙限期的「死線」。
大家或許也曾有着如下的經驗:在街上遇上多年沒有聯絡的同學、朋友,大家閒聊問候一番,在道別分手時總會相約「得閒出來飲茶聚舊吧!」然而,我們大都相信這樣的約會都是不會實現的,除非我們相互約定會面日期、地點,因為人總是有惰性的。
二、 有「自己的」戒煙理由
對抗戒煙過程中的「心癮」,可以看成一場心靈的戰爭。毛澤東說過:凡是戰爭,不能不把思想教育抓得好,所以,在抗日戰爭中,每個國民都知道保家衛國,堅持不朽。在越戰中,科技優越的美軍占不了上風,因為美國士兵並不理解為何跑到人家的國土上作戰。許多病人戒煙的理由可能是「醫生囑咐」、「妻子要求」等,但病人必須有「自己的」理由,並要經常反覆提醒,才能有效在爭戰中勝利。社區醫生是病人的同行者,協助他們發掘「自己的」戒煙理由。
三、 戒煙計劃「公告天下」
這個步驟對於愛面子的大男人尤為重要,他們怕行動失敗、怕「瘀」,選擇戒煙成功後才讓人知道。然而,中國人家(尤其基層市民)常以互贈香煙以視友善,戒煙者便常常面對這樣的社交尷尬場面:朋友的香煙已遞到眼前,這時才告訴人家「戒煙」,又怕人們誤會自己托詞拒絕;在勉強接下人家拳拳盛意的招待,又使自己「破戒」。所以,戒煙計劃最好能「公告天下」,方為上策。
傳統西方心理行為輔導的教導,未必是最效的方法。許多病人(尤其是較年長或較低學歷的)多會依循醫生的權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地按指示執行步驟;但要令病人從心底「堅決執行」,便可能要由行動背後的理念入手。
家庭醫生可以借用病人的次文化、社交行為的簡單概念加強健康教育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