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需否註冊?
曾於2006年1月20日刊登於信報副刊 -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傅鑑蘇醫生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在1月14日主辦了「基層醫療註冊」會議,得到各有關單位和醫療界人士的支持。行政會議和立法會的議員、香港醫學會、香港基層醫護基金、香港西醫公會、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協會、醫院管理局、衛生署、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長顧問團等,都派出代表參與討論。
會議一開始便討論是否有需要制定這一份「基層醫療」醫生名冊。因為現在已有「專科醫生」的名冊,那麼其他已註冊的醫生,是否就等同於基層醫療醫生?又或是,《創設健康未來》諮詢文件中所提倡的家庭醫生,才是基層醫療醫生?兩者有何分別?而這份名冊的出現又會否造成「疊床架屋」,引致市民混淆?
現在世界各先進國家都認明基層醫療的重要性,認為這是醫療系統的最佳把關者(Gate Keeper)。醫療開支日益龐大,沒有把關者便不能把寶貴的資源作最有效的運用。但是,基層醫療的專業人士(其中大部分是醫生),如沒有一定的質素標準,得不到市民的信任,便不能有效地把關,市民仍將傾向使用第二層或醫院的服務。因此,要成功地推行基層醫療服務,必須有一套完善的註冊制度,由政府立法推行,教育市民怎樣正確認識這制度的重要性。而註冊制度必須廣泛諮詢醫學界和市民的意見,以解決標準確立、培訓、質素保證等等問題。
醫學界,尤其是佔大部分私人執業的基層醫療醫生最關注的,便是標準的制定,以及將來政策推行時會否影響他們的工作(或生計)。這些憂慮是可以理解的。什麼是恰當的標準?誰來決定這些標準?各代表都發表了意見,大家都同意這工作具前瞻性,目前合適的標準可能在二十年後已變成落後,現在踏出的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目標是為了提升基層醫療的質素,與時並進,為市民的健康提供全面和有效的服務。
各代表在會上各抒己見,整體上均贊同家庭醫學的概念是基層醫療的骨幹。但是對基層醫療醫生是否必須具備家庭醫學專科資格,卻有所保留。有意見認為第一個接觸點(point of first contact)的醫生,無論是家庭醫生、內科醫生、兒科醫生或婦科醫生,均可納入基層醫療醫生的定義。其他關乎標準的制定、持續進修和培訓、政府的角色等重大問題,都有初步的意見交流。
醫管局及衛生署的代表均表示將作出相應的配合,推行基層醫療註冊制度。假如將來有一份建議書遞交衛生福利局的決策官員評估推行註冊制度時,便視乎決策當局的誠意和合理的資源投放,才能確定推行註冊的步伐。
各代表均同意這次的會議非常有建設性,大大加強基層醫療不同界別和團體的溝通,朝這方向踏出第一步。各所屬單位亦將諮詢會員關於名冊的意見,希望將來有同樣的會議繼續深入研究各種細節,達成基本共識,供決策當局參考,推行基層醫療註冊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