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弱勢煙民」站起來
曾於2009年3月13日刊登於信報副刊 -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陳潔玲醫生
政府加煙草稅,民間反應毀譽參半,有些煙民可能會因額外支出而「的起心肝」戒煙,有些卻可能會感到被剝削。近日報章有不少言論,用上「劫富濟貧」及「不容窮人食平煙」等煽動性言論,有政治團體更發起遊行活動,以弱勢社群的姿態大表不滿。
煙仔禍延後代
煙民當然有權遊行,但真正的弱勢社群,倒不是吞雲吐霧一族,而是他們身邊那些牙牙學語的小孩、心智未熟的少年、伴侶吸煙的配偶、「吸煙波士」的下屬、娛樂場所的侍應……這批真正的弱勢社群,年紀小的無力反抗,不大不小的易受誘惑,打工的為了生計不敢吭半句,實在有賴其他有力人士,為這批無名的犧牲者,爭取吸一口乾淨空氣。
多年來診症時,每見有小孩夜咳,頻頻患傷風感冒、中耳炎或哮喘病情難以控制,便定會問一問,家中是否有人吸煙,十居其九當然是有!禁煙條例生效後,從海關的完稅數字顯示,香煙銷量不降反升。不能在公共場所吸煙,便增加了在家中吸煙的機會。
在筆者的社區,病人多是公屋住戶,不少仍是三代同堂,就算孩子的父母不吸煙,也常有爺爺、叔伯或舅父等煙民。有時作父母的敵不過老人家或親兄弟,便自我安慰地向我報告: 「佢哋食煙多數會入廚房,開住抽氣扇。」
每當有病人低估二手煙在家居環境的威力,我總會戲言: 「無用嘅,除非在洗手間食完一支煙立即開花灑,更衣沐浴!」病人當然不以為然。實在,二手煙煙霧有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甲醛及丙烯醛等有毒氣體,濃度比主流煙更高,而且二手煙霧中的粒子會與周圍的空氣結合,形成其他化合物,黏在頭髮、衣服及傢俬上。臟腑幼嫩的嬰孩或小朋友,長期處於二手煙的環境,禍害深遠。
曾有一位女病人,未過四十便因氣管病要靠氧氣機度餘生,她全家沒有哮喘史,自己不抽煙,只是從小到大,當地盤工人的爸爸天天在家抽煙。我問: 「那你爸爸現在怎樣?」她氣若柔絲地說: 「我十幾歲佢已患肺癌死了,都冇仇報啦,況且佢係我老豆…」我只能搖頭嘆息,心想,煙仔害人,不單影響自己一生,更禍延下一代!
控訴混淆視聽
輿論拿出「窮人」、「升斗市民」等幌子控訴政府加煙草稅,實在混淆視聽。英國一項研究,追蹤蘇格蘭逾萬名中年男女,發現三十年後,只有兩成四的中產男煙民仍然生存,而非煙民即使生活質素較差,存活率仍達三成六;有錢的女煙民只有四成一仍然生存,而草根階層中不吸煙的女性,則有五成九仍活到今天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09; 338:b480)。
煙草對健康的損害無分貴賤,但所謂 「貧病交迫」 ,窮困的人病倒了便連謀生的能力也被剝奪,影響一家人的幸福。低下階層需要的,是正確的醫療資訊:未吸煙的知其害而避之,已上癮的得援助而戒之。誰說要「保障」低下階層吸煙的權利,引人(尤其是年幼無知的)一頭栽進不能自拔的深淵,簡直是埋沒良心!
另一批不懂保障自己的弱勢煙民,就是我們的下一代。數據顯示,十歲以下的年幼煙民有一萬零三百人,這批年輕新力軍,正是煙草商虎視眈眈的「未來長期客仔」。本港現有七十五萬煙民,年幼及女性煙民的數量正在增加,未來因吸煙而引起的種種疾病,令本已沉重的醫療包袱百上加斤。市民既對醫療融資多多意見多多,倒不如也多一點認識煙草對醫療開支的額外負擔。
吸煙令香港每年五千多人死亡,三萬多人需留院治療;成人住院服務開支達十九億元;需接受長期護理的人士及其他支出已達每年五十億元。加煙草稅後可能收回的三十八億元,還不夠找這筆醫療開支的帳呢!難怪財政司長擲地有聲地宣佈,即使煙草稅的收入是零,他都會感到開心。從整體社會利益出發,無煙香港既令市民健康,又可減省醫療開支,是雙贏的德政。至於加煙草稅是否有助煙民戒煙,下週再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