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角度 家庭第一
曾於2008年12月12日刊登於信報副刊 -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陳穎欣醫生
四十五歲的黃太走進診症室的時候,一臉愁容的說:「醫生,唔知點解近排經常覺得個胃又脹,肚又脹,脹得厲害的時候,更會隱隱作痛。有時侯半夜會聽到肚裏『咕咕聲』,響到瞓唔着,食嘢又覺得『頂住』,一個月已經瘦咗五、六磅。」
「中、西醫我都睇過,什麼自然療法、民間秘方,總之有人介紹的都試過,但依然無改善,我實在覺得好辛苦。」
「黃太,連續幾個星期寢食難安,無論任何人都會感到極度困擾。不過腸胃徵狀忽然轉差,背後會唔會有些原因?」醫生待黃太停頓時提出問題。
黃太想了一想:「會唔會同我最近壓力大有關?」
黃太是家庭主婦,丈夫從事物流,有一名女兒剛升讀中學,一家三口靠着丈夫的收入,生活都相當穩定。
女兒仍在念小學的時候,黃太在貿易公司擔任秘書,將賺回來的錢儲起來,加上平日「死慳死抵」,儲了20多萬元,打算作為女兒日後升學的教育基金。女兒升中後,黃太為專心照顧家庭,親自為女兒溫習功課,所以辭掉了秘書的工作,做全職主婦。多年來儲起的20多萬元一直放在銀行做定期存款,但大半年前有銀行職員向黃太推薦投資「迷你債券」,黃太為着高出幾厘的利息,將積蓄全數購入迷你債券。
最近一埸金融海嘯,黃太手上的「迷你債券」頓成廢紙。為向銀行討回公道,黃太參與示威遊行和靜坐集會,早出晚歸,完全沒有時間打理家務,連平常最緊張女兒的功課,都無暇兼顧。
辛苦賺來的血汗錢一夜之間蒸發掉,黃太愈想愈覺得自責,後悔當初一時「貪念」(多賺幾厘利息) ,弄至現在血本無歸。丈夫起初都擔心黃太看不開,好言相勸,但日子久了,丈夫也難免有責備之意,加上黃太疏於家務,黃先生也開始表現不滿,夫婦倆為此大吵過好幾場。 打從那個時候開始,黃太日思夜想如何能討回自己的積蓄,為免家人擔心,黃太未有向其他家人或朋友透露損失,只有自己默默承受沉重的壓力,腸胃的問題亦愈來愈嚴重。
醫生問黃太:「你辛苦儲蓄起的錢是為了什麼?究竟對你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呢?是那20多萬元嗎?」
黃太聽後恍然大悟,想到那筆錢本來就是留給女兒作為日後升學之用,但如果現在因為那筆錢而弄至家庭關係破裂,女兒的成長亦會因此受影響,即使討回那筆錢又有何用?那豈不是本末倒置?
金融風暴令不少人身家大縮水,有些人更飯碗不保,甚至欠債纍纍。即使有工作,亦擔心減薪裁員。壓力不單會引起個人情緒問題,更會滲透到家庭關係裏,影響家庭和諧。黃太的個案就是個例子。
家庭醫學以人為本,提倡建立和諧家庭。如果一個人在關係和諧的家庭中成長,無論身心及社交各方面都能得到均衡的發展,更易達至健康的目標。相反,生活在關係破裂的家庭,當中的成員在各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幼兒更可能出現不同的行為問題:尿床和各種學習障礙;青少年則有逃學、厭食、濫用藥物等問題。
事實上,很多人的情緒問題都與家庭息息相關。現今社會經濟低迷,我們實在更需要一家人互相扶持,共度難關。在宏觀的層面,香港賽馬會於2008年10月捐款2億多元資助研究本港的家庭問題,以助制定長遠政策,此名為「愛+人」的計劃亦包括公民教育及宣傳家庭和諧的訊息。
從微觀的層面,家庭醫生正是社區內即時的良藥,在看似平平無奇的診症中潛移默化,促進和諧的家庭關係。
家庭醫生的一番話雖然未能即時為黃太解決金錢或身體的問題,但它卻為黃太帶來反思,幫助黃太解開心結,從新的角度面對當前逆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