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檢查求安心
曾於2009年12月22日刊登於明報副刊 -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黃至生醫生
張先生剛踏入五十歲,健康良好,工作及家庭生活很愉快。可是這天卻憂心忡忡;人到中年,他很擔心自己身體是否仍健壯如昔。他很後悔沒有購買醫療保險,也不肯定要付多少才可進行有關的身體檢查,使他可以安心。
其實在醫學上所謂「身體檢查」,是指一位沒有任何身體不適的人士進行定期、適合、針對性的身體狀況評估,及早察覺有否疾病先兆,以收防患未然之效。在不少歐美城市,這已是一種市民的習慣。
要達致健康檢查的最高效果,所檢查的病患應是常見的、可早期醫治、能以安全及簡單方法察覺,並需是定時和連續性的檢驗。對五十歲的張先生而言,現時國際醫學文獻所建議的檢查包括每年一次血壓、體重指標及大腸癌檢查評估 (每年一次大便隱血測試或每十年一次大腸鏡檢查) 、及每三年一次的膽固朜血脂分析。張先生可先諮詢他的家庭醫生,從臨床病歷中探討他是否有某些長期病患的高危因素,如家庭成員有否高血壓、冠心病、其他慢性及傳染病患,讓醫生可以提出進一步檢查。張先生也可向醫生表達他關注的是什麼「隱疾」。例如在應診時發現張先生有疲倦、消瘦、尿頻的情況,醫生可能考慮加入糖尿病的檢驗。
是身體檢查的過程中,還是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項。首先檢查項目不宜太多,必須在有需要下進行;因所有初步檢查都並不是百份百準確,當中可能出現假陽性 (False Positive) 的情況,使人徒然擔心。另外,正常的檢查結果對某些人而言產生「過份安心」的情況,對日常生活的健康飲食、作息、運動等習慣變得鬆懈,違反了檢查的原本目的。
張先生在收到身體檢查報告後,擔心一掃而空。他還接受了醫生的建議,作息定時,戒掉煙癮,過着清新、健康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