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治喉嚨痛 先要計分
曾於2009年8月19日刊登於明報副刊 -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顏寶倫醫生
「喉嚨」為我們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的入口,兩顆扁桃腺則是入口的第一道防線,當中的淋巴組織肩負着對抗外來致病源的重任。 喉嚨痛之辛苦大家亦總有試過,其原因則為上呼吸道受到外來致病源之感染。
病理研究發現,絕大部份的上呼吸道感染,都是由病毒所致,常見的包括腺狀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而細菌感染當中則以「一型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為最重要。
喉嚨痛去看醫生,醫生定需詳細問症和檢查,希望為患者分辨出「病毒性」(Viral) 還是「細菌性」(Bacterial)的感染。 若要百分百肯定確診那種致病源,則需拭取咽喉分泌液去作化驗。 現時亦有快速測試法來檢測一型鏈球菌,可在診症時即場為病者進行。 但為每位喉嚨痛病者作測試總是不大實際,故在臨床上有一稱為 Centor Score 的計分發,可用來幫助析辨。
Centor Score 的計算很簡者,若以下皆「是」便得一分。 考慮的是:(一) 發熱38 度以上;(二) 沒有咳嗽;(三) 頸部的淋巴腺發脹疼痛;(四) 扁桃腺有發腫或出現濃液。 還要考慮年齡:三至十四歲得一分;十五至四十四歲零分;四十五歲或以上倒減一分。 得總分愈高,估計為細菌性感染的機會愈大。例如求診者為八歲小童,問症時有喉嚨痛卻沒有咳嗽,探熱時有39 度高熱,檢查時扁桃腺有發腫發濃,並在雙腮後有疼痛之淋巴腺,那便得總分5分,估計為細菌感染的機會率為 51-53 %。 經評估後,醫生便能更準確地處方「抗生素」
皆因「抗生素」只對細菌性感染有效,對病毒性感染則全無作用。若隨意亂用,實會造成細菌抗藥性之問題。 故醫生在診治喉嚨痛的患者時,必會清楚考慮使用抗生素之利弊,以「應用則用,可免則免」的原則去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