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家庭醫學會亞太區會議
曾於2009年6月5日刊登於信報副刊 -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葉傑權醫生
世界家庭醫學會 (WONCA) 的亞太區會議由即日起至六月七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這次會議的主辦單位是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昨晚大會先舉行開幕酒會,並由特首曾蔭權先生蒞臨祝賀及擔任主禮嘉賓。 其他與會嘉賓包括有中國衞生部副部長劉謙先生、食物及衞生局周一嶽局長、世界家庭醫學會亞太區主席李國棟醫生、及世界家庭醫學會主席 Chris van Weel 教授等。
讀者也許未必知道「世界家庭醫學會」這個組織。 WONCA 之英文全名為World Organization of National Colleges, Academies and Academic Association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Family Physicians,以首五字之英文字頭縮合而成之簡稱。 世界家庭醫學會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家庭醫生的服務水平,改善人們的健康;促進基層醫療提供針對個人需要、全面及延續性的醫護服務;鼓勵及支援家庭醫學的學術研究;為會員成員及家庭醫生提供一個學術及信息的交流平台;在醫療政策、教育、研究及服務層面代表家庭醫生出席國際性的衞生及醫療機構的會議。 世界家庭醫學會是以地區、地域或國家的學術單位為成員。成員總數超過一佰個,而亞太區的成員則包括有中國、中華台北、香港、澳門、澳洲、新西蘭、斐濟、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日本、韓國等。
這次亞太區會議的主題是「建設橋樑」。 「建設橋樑」的含意是加強溝通,及建立聯繫的意思。就家庭醫生來說,溝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反面地說,現今醫療系統出現的許多問題,都源於各部份缺乏溝通,甚至做成不少醫療事故及病人的投訴。 一個稱職的家庭醫生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在面對病者時,使到病人清楚知道自己的病況,明白治療計劃,以及了解醫生和病人本身的責任。 在跟其他專業同僚溝通時,則必需清晰、扼要、中肯,以協助每位病者得到最適切的服務,並為整個醫療系统好好把關。
在地區家庭醫學組織的層面來說,各方的聯繫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 定期的聯繫可以促進各地組織的家庭醫學水平,分享先進的理念,學術研究的成果,和訓練家庭醫生的經驗。 是次會議,其中一個專題討論就是要成立一個跨地域的學術交流平台,進行跨地區的學術研究,而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長蔡惠宏醫生則是這研討會的主席。
至於世界家庭醫學會與其他世界性醫學組織的聯繫更是非常重要。 在世界家庭醫學會及各成員組織的不斷爭取及訴求下,今年五月二十二日,世界衞生組織通過「基層醫護議案」,包括強化基層醫護在衞生系統的角色,要求組織成員國家的衞生系統落實基層醫護團隊的概念。 這些正是家庭醫學的基本原則,而家庭醫生就是在基層醫護中最重要的一環。 只有完善的家庭醫生制度,衞生系統才可以持續發展,並在合乎經濟效益情況下運作。
是次亞太區會議,除了給予各與會的專家們提供一個交流的機會,也給予參加會議的醫生一個難得的學習經驗。 是次大會邀請了許多著名學者出席專題演講。周一嶽局長演講的主題是「各類基層醫療系統的模式」;Peter Whitehouse 教授演講的主題是「老人痴呆病的迷思」;著名的愛滋病學者何大一教授主講「愛滋病的傳播及控制的前瞻」。其他的專題討論還有「家庭醫學的培訓」;「家庭治療」;「中國的醫療改革」;「醫學法律的問題」;「精神健康及慢性病」;「預防醫學」;「如何面對流行性感冒的挑戰」;「復康醫學」;「年老病人的護理」。正是林林總總,目不睱給。
參與這次會議的人數超過八百人,本港有超過一百名家庭醫生和在培訓中的學員參加三天的會議。 學院希望通過這次的盛事,更加堅定政府推動家庭醫學在香港醫療系統的發展和角色,及加強本港醫學界對家庭醫學的認知,以達到世界家庭醫學會的目標:「每人有一位家庭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