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服「骨痛藥」
曾於2008年4月1日及15日刊登於明報副刊 -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陳國維醫生
黃太是一名50多歲的家庭主婦,患有嚴重的退化性膝關節炎,因斷斷續續的膝痛,不時要求助家庭醫生。
近一個月來,黃太常常感到疲倦,經常口乾又尿頻,心知不妙,到社區中心「篤手指」,驚見血糖讀數超標,便匆匆找家庭醫生求助。
突然患糖尿
醫生為她複驗了血糖,證實她患上糖尿病。體檢時發現黃太發福了不少,血壓度數也不理想。看見這些惡化了的健康指標,醫生也奇怪,因為去年黃太的身體還是好好的。認識黃太多年,知道她並非暴飲暴食之輩,本身又沒有血壓高、糖尿病或其他血管病的家族歷史。
翻閱病歷,發現黃太已沒有跟進她的膝蓋毛病10多個月了,心想是換了醫生吧。家庭醫生關心的問一句﹕「黃太,你的膝關節最近好多了吧?」才發現原來她這大半年來,一直服用親戚介紹的「骨痛藥」,幫助紓緩關節痛楚,感覺非常見效。當醫生細看藥物成分,竟發現內含高劑量類固醇。問題是﹕長期沒有監察下服用,會導致嚴重的副作用。
退化性骨關節炎是香港最為普遍的關節毛病,約有三分之二患者為50歲以上人士。此病常見於膝蓋、髖骨、手部及脊骨,引致的問題包括關節疼痛及發炎,令患者活動量下降,大大影響生活質素。
事實上,很多人都誤將退化性骨關節炎當作一般的風濕毛病,延誤就醫,令病情惡化。而部分病人更漠視疾病本身的嚴重性,自行到藥房購買止痛藥來紓緩痛楚,此舉十分危險!亂服消炎止痛藥,不但未能改善病,更可能加重現有的病症,又或增加患上其他疾病的風險。黃太這例子只是現實社會中的冰山一角。
有了準確的斷症,醫生為她安排一系列的治療計劃,包括將她的類固醇劑量逐步在醫生監察下減低,再配合體重控制及飲食調節,黃太不單回復健康身型,糖尿病的情況更加完全受控,最終毋須服用糖尿藥。
至於膝蓋痛楚方面,在控制體重之餘,她亦定期進行強化膝關節的運動,並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以提高關節的靈活性,再加上適當的藥物治療,困擾她的關節痛也得以舒緩。
「健康經理人」
家庭醫生作為病者的「健康經理人」,雙方的關係可謂是「長期合作伙伴」,在每次的診症過程當中,透過觀察、問症、數據搜集以至小小的慰問及關心,將資料集腋成裘、紀錄存檔。這不單有助醫生對病人有比較全面及深入的了解,更為每次作出準確的診斷及治療決定打好穩固的基礎。這種對病人細水長流的「延續性照顧」,對維護病人健康至關重要。就像黃太這個例子,倘若她經常轉換醫生,醫生不能瞻前顧後作出正確的醫療判斷,恐怕她會繼續服用「骨痛藥」,以致帶來更嚴重之副作用,而她的糖尿病預期也難以受控。
隨著人口老化,「一身多病」實無可避免。有調查指出,近八成的退化性骨關節炎患者,同時患有其他病症如心臟病或腸胃病等。要在不同病症的千絲萬縷關係當中為病人對症下藥,全賴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以及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此兩種因素,缺一不可。因此,為著自身健康的緣故,找一位可信靠的家庭醫生作延續性的健康跟進,才是明智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