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A的夢魘

曾於2007年7月13日刊登於信報副刊 -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陳潔玲醫生

有讀者來信詢問應如何解讀「癌症胚胎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這是近年曾去化驗所驗身的人常有的疑問。

張先生是渡輪船長,也是我多年的病人,身體一向不錯。五年前女兒當上了保險經紀,張先生成為了第一位「客人」。今天,他捧着一疊「快勞」進來,愁眉苦臉,看來一又是覆診時的 CEA 高了點,令他睡不穏兼發噩夢。

CEA 是人體內的一種蛋白質,近年有不少探討腸癌與 CEA 的關係的研究,及 CEA 跟進腸癌病人的功能。顧名思義,CEA 一種胚胎抗原,因此亦跟其他疾病扯上關係,包括癌病 (胰臟癌、胃癌、肺癌) 或良性疾病 (腸炎、肝病、肺炎)。兩項大型研究中指出,在一般健康的人中,98% 的 CEA 低於5ng/L (單位下略),因此正常值設定為2至5;吸煙者的 CEA 會比其他人稍高一點,但不應超過101

現在市面上的體檢套餐,種類繁多,特點是「冇得揀」,你只能選擇貴 package、平 package。香港人驗身圖買個安心,最安心的,莫過於有人告訴你:「你沒有生癌。」正正是這種怕生癌的心態,令商人感到商機無限,胡亂加插各種癌症指標來「及早」為顧客診斷癌病。在商業世界,創造市場天經地義,亦是企業的生存之道;然而,在醫學範疇上,市場觀念還需加上專業知識及道德的規管,而最基本的道德底線是:對病人有害嗎?許多市民只知跟從套餐指示,反正也不過想買個安心罷了,「順便驗驗有沒有癌」,想來不錯,但事實是否如此?

順便驗驗 代價不菲

以張先生為例,五年前的 CEA 水平達 6.2,當年他的保單未生效,便被轉介到醫管局,排期後,完成了大腸鏡及胃鏡,結果是除了兩粒小痔瘡及輕微胃炎,其他一切正常。翌年,他定期驗身,發現 CEA 仍是 6.5,接每年的數據是 6.4、7.2、6.6。驗來驗去,都是「不正常」。醫院醫生叫他不用擔心,保險公司的醫生則建議:「你驚咪照多次腸鏡囉,反正有保險。」張先生也算有一點常識:照腸鏡是入侵性的檢查,風險包括穿腸或出血,而且之前要飲那兩公升「清腸水」,想起已作嘔,於是便按兵不動。但對着這些「不正常」的癌症指標,又怎會安心放心?

醫學界己公認CEA不應用來篩檢腸癌或其他癌症的,原因是「假陽性」(False Positive) 太高。何謂「假陽性」?假設你面前有一千隻蛋,其中有一隻是壞的,其他九百九十九隻是好蛋,不同的篩選方法 (如放在燈泡下照一照,或用指頭敲一敲),會有不同的準確度 (Diagnostic accuracy)。人人都希望把壞蛋丟走,就等於在那一千隻蛋中,要打破二百五十隻好蛋,才找到一隻壞蛋,「假陽性」太高,不能接受。

「假陽性」即「假有事」

國際醫學界十分重視篩檢癌症過程中,帶給病人的負面心理影響。例如以 PSA (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 來篩檢前列腺癌,有學者認為值得做,但亦有認為現在未有足夠證據,PSA 可減少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因此,有不少國家的指引寫明,在驗PSA前,必須先跟病人解釋利弊,否則,若病人因為不正常的報告,被迫做了一連串的跟進檢查,醫生是可以被投訴的。

反過來看,香港的「順便驗癌」,真的是太濫了一點,常的「假陽性」數據,你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若結果出來「有事」(Positive),要知道「假有事」的機會有多高。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2004年的官方報告2

目前,驗身多在私營醫療中進行,但未受監管的營商行為,往往要公營醫療「執手尾」,社會的資源若未能用得其所,不單造成浪費更令市民身心受損。

1. Fletcher RH.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Annu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86;104:66-72

2. Report of Cancer Expert Working Group On Cancer Prevention And Screening http://www.chp.gov.hk/files/pdf/grp- cancer-cewg-en-2005012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