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癡假呆

曾於2008年3月14日刊登於信報副刊 -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顏寶倫醫生

有時我們冒失大意而犯了一些可笑的錯失,或有時忘記了一些重要的事情,我們常自嘲:「真是老人癡呆。」但對長者來說,患上老人癡呆症的威脅絕不可笑。患了老人癡呆症,意味着日漸喪失自我照顧能力,不能獨立自主地生活。不少長者為此擔憂,其恐懼極為切身。

六十五歲的周太正是因此來找家庭醫生。她於周前參加老人中心的活動,剛巧有義工為長者進行一個「簡短智能測驗」(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以調查老人癡呆症在社區中的情況。測驗後,周太在三十分滿分當中,只能得到二十二分。義工緊張地說,此評分顯示她有可能患上老人癡呆症,着她馬上找醫生跟進。

眼前的周太,衣着舉止正常,說話談吐清晰並言之有物。跟進其高血壓多年,印象中毫無智能退化的迹象,自我照顧及日常生活的活動皆全無問題。難道她真是患了老人癡呆症?

甚麼是老人癡呆?

老人癡呆症是指全面的腦部功能退化。患者的記憶、認知、思考、感官、性格各方面廣泛地出現功能障礙,繼而導致言語溝通、身體協調、行為活動,及至到日常生活上的起居自我照顧都產生問題。而 「簡短智能測驗」則是廣為全球醫療界使用,為評估長者智能的測驗。

評估的範圍包括時間地點的定位、即時與短期的記憶力、專注力、多方面的語言能力、眼與手的協調能力等。此測驗可為懷疑患上老人癡呆症的長者作初步評估,協助斷症,並為已確診為老人痴呆症的長者跟進病情。

但有經驗的醫護人員,必會考慮長者所表現的癡呆症到底孰真孰假。「假老人癡呆症」就是指長者的「抑鬱症」。抑鬱症的患者,很多症狀都跟癡呆症相同。因為身心長期處於一極低落的狀態,患者的思考遲緩,記憶力亦減弱。專注力和集中力尤其大受影響。患者就像活在雲霧當中,身邊的所有事物都像給隔離着,聽不清,看不透,想不通。

長者的腦功能隨着年長日漸退化,若患上抑鬱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就跟真正的癡呆症一樣嚴重。經驗中,患抑鬱症的長者甚少因其情緒問題來看醫生。求診時,他們卻常訴說身體的各種各樣不適,或向醫生訴說近日的記性差了很多,又因專注及集中力不足,而遇到家居小意外 (如外出忘記帶鎖匙、忘記關上爐頭等) ,擔心患上癡呆症。加上往往缺乏家人支援,又不能獲得正確的醫療資訊,更憂慮以後不能照顧自己。這些不必要的焦慮,令到患者低沉的精神狀態百上加斤,惡化了病情。

真假之辨

怎能分辨「真」與「假」的癡呆呢?簡單地說,真正癡呆的長者甚少會訴說自己患上癡呆症,因為退化了的腦子根本不能認知到自己的問題。但身旁的家人和護老者卻能察覺到其言語、行為表現的變化,在自我照顧方面的衰退,並因此帶長者求醫。

抑鬱的「假癡呆」長者,雖然擔心患上癡呆症,卻仍能仔細鈙述其「無記性」的各種事項,並具體地訴說其擔憂。有經驗的醫者必能掌握到這些蛛絲馬跡,分辨真癡與假呆。

最後回看周太:在醫生的詢問下,周太訴說出生活上的各種煩惱:兒子近期失業,鬱悶在家中。女兒剛被診斷患上癌症,現正接受治療。加上跟丈夫長期不和,極少溝通。到老人中心的那日剛和丈夫吵了一埸大架,本想到老人中心舒一口悶氣,卻剛巧進行了簡短智能測驗。在精神混混沌沌的狀態下,自然得到了一個偏低的分數。

醫生替周太進行詳細的精神狀態檢查,沒有發現癡呆的迹象,卻察覺到其情緒低落和滿有焦慮憂的狀態。配合其背境,醫生大力安慰周太根本不是患上癡呆症,並指出真正的問題,卻是其抑鬱和焦慮。理解到自己的情況,周太一方面鬆了一口氣,一方面認清到情緒的問題,並答應繼續在家庭醫生處覆診跟進。

面對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健康資訊,對不少人,特別是長者來說,卻成了另類的焦慮來源。而閣下的家庭醫生正是替你分析健康問題的最好支援。眾長者及護老者,若分不清真癡假呆,便找醫生問個清楚明白吧!